同熊貓眼講Bye Bye

休閒

發布時間: 2015/06/23 11:08

最後更新: 2015/06/23 15:02

分享:

分享:

黑眼圈問題困擾不少貪靚一族。雖然一雙熊貓眼不會直接影響健康,但卻有礙觀瞻,一副倦容易給人憔悴的感覺。

其實大部份人都有黑眼圈,分別在於黑眼圈顏色的深淺。

很多護膚品和化妝品往往只能治標不治本,要有效擊退黑眼圈,還是從根本著手,弄清自己的體質,才能可對症下藥。

壓力大、鼻敏感 皆可致黑眼圈

黑眼圈,古時中醫稱為「目胞黑」或「瞼黶」,是指眼眶附近皮膚有色素沉積,出現黯黑、青黑的情況。

根據中醫的五行學說,肝的本色為青,腎的本色為黑,可推敲出黑眼圈的成因或是肝腎陰虛。

都市人生活壓力大,容易有黑眼圈。(相片來源:Getty Images)

都市人生活壓力大,易致肝氣鬱滯,血行不暢;工作忙碌,經常熬夜,日久則可見肝腎虛弱;食無定時,亦令脾胃虛弱,痰濕內生而阻滯經絡,最後引致眼周附近血流不暢,出現眼圈青黑。

黑眼圈另一個主因就是鼻敏感。鼻敏感人士多正氣不足,衛陽不固。由於鼻粘膜腫脹,眼周血液循環不暢,就會形成黑眼圈。

弄清自己體質 可透過食療治理黑眼圈

以下是最常見黑眼圈人士的體質,附上食療藥材供大家參考:

分型 部份臨床表現 治療原則 食療藥材
肝腎陰虛 眼圈黑青,頭昏眩暈,記憶力差,失眠或多夢,咽乾口燥,腰膝酸軟,舌紅少苔 滋養肝腎 生地、淮山、茯苓、沙參、枸杞子、麥冬、當歸等
肝氣鬱結 眼圈灰黑,肋骨附近出現脹痛,急躁易怒或心情抑鬱,無胃口 疏肝解鬱、活血消斑 玫瑰花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薄荷等

穴位按摩 事半功倍

想告別黑眼圈,除了作息定時,保持心境開朗,更重要的是不讓眼睛過勞。除上服食中藥改善體質外,配合使用穴位按摩,效果會更佳。

眼周的穴位,如睛明、絲竹空等,都可以舒緩眼睛疲勞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。

按摩面部穴道有助改善黑眼圈。(相片來源:本報資料室)

舒緩眼睛疲勞的穴位

睛明穴:位處眼頭旁邊,可單手用拇指和食指,按住鼻樑旁邊近眼頭位置,上下按揉約2分鐘

四白穴:位處眼肚下凹位,用中指指腹按揉穴位約1至2分鐘

至於要改善鼻敏感引致的黑眼圈,按摩迎香穴和印堂穴,都可疏通鼻竅,避免鼻粘膜腫脹。

改善鼻敏感引致黑眼圈的穴位

迎香穴:位處兩側鼻翼最下凹位,用兩手食指指腹輕輕按揉穴位約1至2分鐘

印堂穴:位處兩眉中間,用中指指腹慢慢點按穴位約10下,再以打圈方式順時針和逆時針輕揉約1分鐘

不時按摩穴位,持之以恆,以達更佳的清除黑眼圈效果。

作者簡介:

80後註冊中醫師,康河中醫診所創辦人,醉心研究人體和社會的奇難雜症。曾獲英國外交部志奮領獎學金,留學劍橋。個人網誌《中醫爸爸》

撰文 : 古鎧綸 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 (網誌:中醫爸爸)